警惕仿制藥“去產能”走鋼鐵煤炭業老路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,是我國醫藥行業變革的起點。高層領導重點關注,頂層文件密集出臺,讓外界對這場變革充滿期待?! 〗陙?,我國仿制藥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,目前總體仿制藥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左右,占總藥品消費市場的約40%。雖然我國在短時間內成了仿制藥大國,但遠不是仿制藥強國。行業整體仍然呈現小、散、亂的格局,在研發創新能力、工藝水平、質量體系等領域亟待提高。動輒數倍,甚至數十倍的價格差,就能看出我國仿制藥與國外原研藥的差距?! 的昵暗哪菆觥岸灸z囊事件”,仍讓人心有余悸,但絕非偶然。在我國仿制藥界中,低水平仿制扎堆現象嚴重。以一粒維生素C為例,僅制藥大省四川,就有67家企業在生產;一盒復方板藍根顆粒,也有48家川藥企業在生產。每當醫院對上述藥品公開招投標時,也意味著會遭遇批量同行的競爭。隨之而來的則是價格倒掛、惡性競爭,甚至摻假作假。據此,就不難解釋為何藥企總是“3●15”打假的重災區?! ∪绾螖[脫我國醫藥工業的窘境?增量去偽存真、存量質量升級,是國家監管層開出的“藥方”。與之對應的工作是,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和仿制藥一致性評價。落地的這些政策,被視為仿制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事關藥業行業去產能和產業升級?! ∪绻f,之前仿制藥企業在手的諸多批文是公司“財富”的話,那么隨著一致性評價的推出,“財富”的“持有成本”將大幅上升,甚至有可能成為企業的“負擔”。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,若2018年化藥制劑的一致性評價若能如期完成,則部分企業的“僵尸文號”和“小品種”將大幅減少,多數口服制劑的集中度將會有所提升,從而實現整個仿制藥行業去產能和產業升級的目標?! ≌叱雠_的初衷令人期待,但仿制藥行業的這次結構性改革,具有任務重、難度大、涉及面廣等諸多特征。受波及的企業,不乏實力強勁的國企,甚至是背景雄厚的央企,有的也是某些地方的財稅、就業的貢獻大戶。而上述現象,我國鋼鐵、煤炭行業“去產能”也同樣遭遇過。但遺憾的是,政策的三令五申,卻并沒有扭轉我國鋼鐵、煤炭行業的窘境?!安粶p反增”的鋼鐵行業“去產能”,甚至已成民眾“譏諷”的對象?! ∵M行中的仿制藥結構性改革,正在觸及各方利益。利益的博弈下,政策松綁的呼聲也開始蔓延。政策可以“打補丁”,但初衷不能忘。密集出臺的政策,讓人對仿制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滿期待。政策執行的尺度,事關這場改革的成效。